首頁
新聞導讀
媒體聚焦
圖說北科
視頻新聞
合作交流
教育教學
科學研究
校園文化
沙昊:作一棵樹,不畏風雨,向陽而生
他常想象自己是一棵樹:在立足未穩之際,廣泛扎根汲取營養;在小有所成之時,修剪枝葉集中生長;在枝繁葉茂之間,不畏風雨向陽而生。
張勇:鉆堅研微志高遠,桃李不言自成蹊
他在合金材料領域深耕多年,碩果累累;早年赴新加坡深造,曾被評為2009年Top100世界杰出科學家;他與學生們是忘年之交,被稱作“充滿煙火氣的張老師”;他就是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勇。
龐曉露:問題從實踐中來,成果到實踐中去
問題從實踐中來,成果應用到實踐中去。長期以來,龐曉露致力于從工程實踐中凝練關鍵問題,著力揭示膜致韌性基體開裂機制,推動高溫界面結合測量方法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覃京燕:創造美,傳遞愛
覃京燕教授作為中國第一批設計學科、計算機學科和新聞傳播學交叉學科博士,開創性地提出量子思維與智能信息美學概念,并將人工智能、大數據、萬物互聯、虛擬現實等高科技技術結合設計文化美學。
于恩毅:奮斗的青春最美麗
于恩毅,一個外表帥氣、聲音溫柔細膩的大四學長。然而對于了解他的人來說,這只是印證了一個觀點:越厲害的人,往往看起來越云淡風輕。
李曉剛:永遠揣著一顆“腐蝕心”
他,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環境腐蝕研究團隊,是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主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海洋腐蝕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教育部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主任,他就是李曉剛教授。
張世友:在名為夢想的路上堅定前進
在北科大學習一年,實現從沒有任何榮譽稱號和獎學金到成為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的目標是可能的嗎?答案是,能!他就是機械工程學院的張世友,一位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的逆襲者。
肖祥應:我為家鄉脫貧做貢獻
近日,人民日報專欄發表題為《筑夢路上 腳步不?!返膶n}新聞文章,報道近3年來大學生以創新創業助力脫貧攻堅的事跡,我校2018級研究生肖祥應所創建的“黔小哥”電商扶貧、返鄉創業團隊被人民日報選為代表進行報道。
蘇杭:學院路30號寫著我的青春故事
有這么一位兼并美貌與才華的北科學姐,她的榮譽榜上赫赫亮著“國家勵志獎學金”,“校優秀三好學生”,校團委青年雙創中心的主任助理等,她就是蘇杭,一位在競賽、學生工作、研究上都非常有優異的小貝殼。
1齋1138:屬于我們的青春專屬密碼
在文法學院學習的四年,她們秉承“寬容與和諧、學習與研究”的人文精神,樹立了“刻苦勤奮、持之以恒”的奮斗標簽,乘風破浪的1#1138成員獨立思考、科學研究,用汗水凝練成長、讓夢想照進現實!
頁次:1/34 每頁10 總數336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轉到: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
第 7 頁
第 8 頁
第 9 頁
第 10 頁
第 11 頁
第 12 頁
第 13 頁
第 14 頁
第 15 頁
第 16 頁
第 17 頁
第 18 頁
第 19 頁
第 20 頁
第 21 頁
第 22 頁
第 23 頁
第 24 頁
第 25 頁
第 26 頁
第 27 頁
第 28 頁
第 29 頁
第 30 頁
第 31 頁
第 32 頁
第 33 頁
第 34 頁
版權所有? 北京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 技術支持:比鄰品意網絡有限公司
彩吧论坛